tel:170-6437-9666

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背后:协同发力,展现一体化发展新契机

哈尔滨冰雪旅游此次火爆背后,更深层次的原因源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力。有网友笑称“哈尔滨能火,是整个东北在发力,是吉吉辽辽蒙蒙在下面一起奋力托举。”

辽宁文旅部门调动精英力量支援哈尔滨的跨年庆典,吉林文旅则直接发布11项优惠政策,并开通直达黑龙江的冰雪旅游线路,为什么东北地区,甚至北方都十分看重此次“冰雪热度”?这个就说来话长了。

咱们先就地区的近代历史唠唠。

“过了山海关,东北的孩子,怎么都好回家!”

自上世纪伊始,东北地区便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寻根潮流。这背后可追溯到三四代前大批东北汉人从关内迁出的“闯关东”大事件。当时,朝廷的态度由最初的默许饥民流入东北,到1860年代面临沙俄的紧迫威胁时,转而放开管制,任由农民拓荒实边。

据统计,仅在“丁戊奇荒”期间,就有上千万来自山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、河南等地的农民参与了闯关东的壮举,其人数远远超过了当地留守的满人和非法移民的俄族人、朝鲜人之和,至此,汉文化成功扎根黑土地。

由于这些移民在关内时文化相近,进入东北后也未经历逐步的文化融合过程,因此文化同质现象极为显著。尽管后来受到俄国、日本的影响以及新中国的大力开发,东北文化形态有所变化,但内部仍保持着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均质性。故而,东北三省也呈现出了统一的面貌。

清朝对关东的封锁,催生了东三省内部的文化自豪。

再者,从地域角度来看,东三省独特的地貌也为内部人员的情感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东北地区以长白山、黑龙江、大兴安岭为界的倒三角地形,内部则是低缓的山脉和平原。这种地貌特征使得东北地区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,进一步强化了地区内部的文化联系和认同感。

尽管东北的水系网络密布,但由于其地处寒冷地带,这些河流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像南方河流那样起到明显的分隔作用。各地之间人员流动密切、交流频繁,为文化的同质化提供了天然的基础。

我们再来唠唠地区发展情况。

上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,东北地区凭借其地理、资源和工业优势,迅速崛起为中国的重工业中心,工业产值占据全国显著比例,被誉为“中国的工业基地”。这一时期的东北,孕育了众多工业企业和项目,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除了孕育了工业,北大荒还成为了东北地区的“粮仓”,每年向全国输送大量粮食,解决了许多人民的温饱问题。

改革开放后,东北地区发展滞后,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,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。

从历史角度看,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区,曾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。然而,这也造成了其产业结构的偏重和计划经济思维的根深蒂固,使得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转型步履维艰。

同时,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平衡也是制约东北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全国经济的发展,但其自身却未能从资源输出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。这种“输血式”的发展模式不仅削弱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,也挫伤了其自我发展的积极性。

更为深远的是,东北地区的发展滞后还与其地理位置、政策扶持等因素有关。相较于沿海地区,东北地区在吸引外资、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劣势。而政策上的不平衡也加剧了这种差距,使得东北地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。

这也导致三十余年来,东北的GDP一蹶不振。地理、文化、经济上的高度同步,造就了东北人相似的性格和较为明确的集体身份认同。

近年来,东北地区以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为原则,形成了经济共同体,促进了各省互利共赢,加强了对内协作与对外开放的精神,推动了一体化发展进程。此次爆火的“冰雪经济”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契机。上至文旅官方,下至黎民百姓,都在为此次热度努力。

走出山海关是东北人,走出国门是中国人。东北振兴的口号终于成功吹响,这座被遗忘已久的城市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,此次爆火,全国人民瞧见了哈尔滨,瞧见了东北,也让世界人民瞧见了这个“冰雪世界”。
400-885-9575

服务热线

400-885-9575

扫码咨询 快速出方案

扫码咨询 快速出方案